本病屬于中醫“疫”病范疇,病因為感受“疫戾”之氣,各地可根據病情、證候及氣候等情況,參照下列方案進行辨證論治。涉及超藥典劑量,應當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針對非重點人群的早期新冠病毒感染者,可參照《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醫藥干預指引》《關于在城鄉基層充分應用中藥湯劑開展新冠病毒感染治療工作的通知》中推薦的中成藥或中藥協定方,進行居家治療。
1.治療
1.1清肺排毒湯
適用范圍:適用于輕型、中型、重型、危重型病例,結合患者情況規范使用。
基礎方劑:麻黃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30g(先煎)、桂枝9g、澤瀉9g、豬苓9g、白術9g、茯苓15g、柴胡16g、黃芩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菀9g、款冬花9g、射干9g、細辛6g、山藥12g、枳實6g、陳皮6g、廣藿香9g。
服法: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1次,餐后40分鐘服用,3日一個療程?;颊卟话l熱則生石膏用量小,發熱或壯熱可加大生石膏用量。
推薦中成藥:清肺排毒顆粒。
1.2輕型
(1)疫毒束表證
臨床表現:發熱頭痛,無汗,身體酸痛,咽癢咳嗽或咽干痛,痰粘少,鼻塞濁涕。舌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推薦處方:葛根15g、荊芥10g、柴胡15g、黃芩15g、薄荷10g、桂枝10g、白芍10g、金銀花15g、桔梗15g、枳殼10g、前胡15g、川芎10g、白芷10g、甘草10g。
服法:每日1劑,水煎服,每次100ml~200ml,每日2~4次,口服。以下處方服法相同(如有特殊,遵醫囑)。
(2)寒濕郁肺證
臨床表現:發熱,乏力,周身酸痛,咽干,或咳嗽咯痰,或惡心、腹瀉、大便黏膩。舌淡胖,苔白膩或腐膩,脈濡或滑。
推薦處方:寒濕疫方
麻黃6g、生石膏15g、炒苦杏仁9g、羌活15g、葶藶子15g、綿馬貫眾9g、地龍15g、徐長卿15g、廣藿香15g、佩蘭9g、蒼術15g、茯苓45g、白術30g、焦麥芽9g、焦山楂9g、焦神曲9g、厚樸15g、焦檳榔9g、草果9g、生姜15g。
(3)濕熱蘊肺證
臨床表現:發熱,周身酸痛,咽干咽痛,口干不欲多飲,或咳嗽痰少,或胸悶、納呆、腹瀉、大便黏膩。舌紅略胖,苔白膩或厚或黃,脈滑數或濡。
推薦處方:檳榔10g、草果10g、厚樸10g、知母10g、黃芩10g、柴胡10g、赤芍10g、連翹15g、青蒿10g(后下)、蒼術10g、大青葉10g、甘草5g。
(4)推薦中成藥:藿香正氣膠囊(軟膠囊、丸、水、口服液)、疏風解毒膠囊(顆粒)、清肺排毒顆粒、化濕敗毒顆粒、宣肺敗毒顆粒、散寒化濕顆粒、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等。
(5)針灸治療推薦穴位:合谷、后溪、陰陵泉、太溪、肺俞、脾俞。針刺方法:每次選擇3個穴位,針刺采用平補平瀉法,得氣為度,留針30分鐘,每日1次。以下針刺方法相同。
1.3中型
(1)濕毒郁肺證
臨床表現:發熱,咳嗽,惡風寒,周身酸痛,咽干咽痛,或憋悶、腹脹便秘。舌紅或暗,舌胖,苔膩,脈滑數或弦滑。
推薦處方:宣肺敗毒方麻黃6g、炒苦杏仁15g、生石膏30g、薏苡仁30g、蒼術10g、廣藿香15g、青蒿12g、虎杖20g、馬鞭草30g、蘆根30g、葶藶子15g、化橘紅15g、甘草10g。
(2)寒濕阻肺證
臨床表現:低熱,身熱不揚,或未熱,干咳,少痰,倦怠乏力,胸悶,脘痞,或嘔惡,便溏。舌質淡或淡紅,苔白或白膩,脈濡。
推薦處方:蒼術15g、陳皮10g、厚樸10g、廣藿香10g、草果6g、麻黃6g、羌活10g、生姜10g、檳榔10g。
(3)疫毒夾燥證
臨床表現:發熱,咳嗽,咽干咽痛,或便秘。舌質淡,苔薄白少津而干,脈浮緊。
推薦處方:宣肺潤燥解毒方
麻黃6g、炒苦杏仁10g、柴胡12g、沙參15g、麥冬15g、玄參15g、白芷10g、羌活15g、升麻8g、桑葉15g、黃芩10g、桑白皮15g、生石膏20g。
(4)推薦中成藥: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清肺排毒顆粒、化濕敗毒顆粒、宣肺敗毒顆粒、散寒化濕顆粒等。
(5)針灸治療推薦穴位:內關、孔最、曲池、氣海、陰陵泉、中脘。
1.4重型
(1)疫毒閉肺證
臨床表現:發熱,氣喘促,胸悶,咳嗽,痰黃黏少,或痰中帶血,喘憋,口干苦黏,大便不暢,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推薦處方:化濕敗毒方
麻黃6g、炒苦杏仁9g、生石膏15g(先煎)、甘草3g、廣藿香10g、厚樸10g、蒼術15g、草果10g、法半夏9g、茯苓15g、生大黃5g(后下)、黃芪10g、葶藶子10g、赤芍10g。
服法:每日1~2劑,水煎服,每次100ml~200ml,一日2~4次,口服或鼻飼。
(2)氣營兩燔證
臨床表現:大熱煩渴,喘憋氣促,神昏譫語,或發斑疹,或咳血,或抽搐。舌絳少苔或無苔,脈沉細數,或浮大而數。
推薦處方:生石膏30~60g(先煎)、知母30g、生地30~60g、水牛角30g(先煎)、赤芍30g、玄參30g、連翹15g、丹皮15g、黃連6g、竹葉12g、葶藶子15g、甘草6g。
服法:每日1劑,水煎服,每次100ml~200ml,每日2~4次,口服或鼻飼。
(3)陽氣虛衰,疫毒侵肺證
臨床表現:胸悶,氣促,面色淡白,四肢不溫,乏力,嘔惡,納差,大便溏薄。舌淡,苔少或白苔,脈沉細或弱。
推薦處方:扶正解毒方
淡附片10g、干姜15g、炙甘草20g、金銀花10g、皂角刺10g、五指毛桃(或黃芪)20g、廣藿香10g、陳皮5g。
服法:每日1~2劑,水煎服,每次100ml~200ml,每日2~4次,口服或鼻飼。
(4)推薦中成藥:見“重型、危重型推薦中成藥”。
(5)針灸治療推薦穴位:大椎、肺俞、脾俞、太溪、列缺、太沖。
1.5危重型
(1)內閉外脫證
臨床表現:呼吸困難、動則氣喘,伴神昏,煩躁,汗出肢冷。舌質紫暗,苔厚膩或燥,脈浮大無根。
推薦處方:人參15g、黑附片10g(先煎)、山茱萸15g。送服蘇合香丸或安宮牛黃丸。
(2)針灸治療推薦穴位:太溪、膻中、關元、百會、足三里、素髎。
(3)重型、危重型推薦中成藥:清肺排毒顆粒、化濕敗毒顆粒、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凈注射液、熱毒寧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醒腦靜注射液、參附注射液、生脈注射液、參麥注射液。功效相近的藥物根據個體情況可選擇一種,也可根據臨床癥狀聯合使用兩種。中藥注射劑可與中藥湯劑聯合使用。
(4)重型、危重型隨癥用藥方法:
高熱者,可使用安宮牛黃丸,每次0.5丸,每日2~4次。
腹脹、便秘或大便不暢(胃腸功能障礙)者,可加大承氣湯(生大黃30g、芒硝30g、厚樸15g、枳實20g)灌腸,或單用生大黃(飲片或粉)5~30g煎服或沖服,每日2~4次,以每日解1~3次軟便為度。腹瀉,甚至水樣便者,可加藿香正氣膠囊(軟膠囊、丸、水、口服液)。
胸悶、氣喘(呼吸窘迫)者,可加用瓜蔞薤白半夏湯合五苓散加味(全瓜蔞30g、薤白15g、法半夏15g、茯苓30g、豬苓30g、澤瀉30g、桂枝10g、白術20g、葶藶子15g)煎服(濃煎為200ml,分3~4次口服或鼻飼)。
昏迷、昏睡等意識障礙者,可加用蘇合香丸口服或溶水鼻飼,每次1丸,每日1~2次。
疲倦、氣短、乏力、自汗、納差較重者,可加西洋參、生曬參或紅參15~30g煎服(濃煎為200ml,分3~4次口服或鼻飼)。
面白、惡風、肢冷較重者,可加淡附片10g、干姜15g、紅參15~30g煎服(濃煎為200ml,分3~4次口服或鼻飼)。
口唇干燥、舌干紅無苔者,可加西洋參20~30g、麥冬15g、玄參15g煎服(濃煎為200ml,分3~4次口服或鼻飼)。
大汗淋漓、四肢冰冷(休克)者,可在內閉外脫證推薦處方基礎上,加大黑附片用量至30g或以上(先煎2小時以上),加用干姜20g、紅參30g、黃芪30g煎服(濃煎為200ml,分3~4次口服或鼻飼)。
顏面、四肢浮腫(心功能不全)者,可在內閉外脫證推薦處方基礎上,加五苓散加味(茯苓30g、豬苓30g、澤瀉30g、桂枝10g、白術20g、大腹皮30g、青皮10g、葶藶子15g)煎服(濃煎為200ml,分3~4次口服或鼻飼)。
1.6恢復期
(1)肺脾氣虛證
臨床表現:氣短,倦怠乏力,納差嘔惡,痞滿,大便無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膩。
推薦處方:法半夏9g、陳皮10g、黨參15g、炙黃芪30g、炒白術10g、茯苓15g、廣藿香10g、砂仁6g(后下)、甘草6g。
(2)氣陰兩虛證
臨床表現:乏力,氣短,口干,口渴,心悸,汗多,納差,干咳少痰。舌紅少津,脈細或虛無力。
推薦處方:南沙參10g、北沙參10g、麥冬15g、西洋參6g、五味子6g、生石膏15g、淡竹葉10g、桑葉10g、蘆根15g、丹參15g、甘草6g。
(3)寒飲郁肺證
臨床表現:癢咳,或陣咳、嗆咳、夜咳,遇冷加重,過敏而發,白痰難咯,苔白膩,脈弦緊。
推薦處方:射干9g、炙麻黃6g、干姜15g、紫菀30g、款冬花30g、五味子15g、法半夏9g、前胡15g、百部15g、蘇子9g、葶藶子15g、川貝粉3g(沖服)。
(4)針灸治療推薦穴位:足三里(艾灸)、百會、太溪。隔物灸貼取穴:大椎、肺俞、脾俞、孔最,每次貼敷40分鐘,每日1次。
2.兒童治療
兒童患者中醫證候特點、核心病機與**基本一致,應結合兒童臨床證候和生理病理特點辨證論治。
2.1輕型、中型
(1)風熱濕毒證
臨床表現:發熱,干咳少痰,咽痛,鼻塞流涕,煩躁哭鬧,乏力,納差,舌紅苔黃膩,脈浮數。
推薦處方:健兒解毒方
麻黃4g、生石膏12g(先煎)、炒苦杏仁5g、甘草5g、廣藿香9g、薏苡仁15g、蘆根10g、桔梗6g、連翹9g、生山楂10g。
服法:每劑煎煮成100毫升,≤3歲兒童服50ml,3+~7歲服100ml,7+~14歲服用150~200ml;其中高熱、病情急者,劑量可酌情加大。分2~3次溫服,其中嬰兒或服藥困難的兒童,可分多次溫服,每次5~10ml不等。
(2)風寒濕毒證
臨床表現: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咳嗽,倦怠乏力,嘔惡,納呆,舌淡紅苔白膩,脈濡。
推薦處方:麻杏苡甘湯合參蘇飲
麻黃4g、薏苡仁10g、炒苦杏仁5g、蘇葉6g、葛根10g、茯苓10g、枳殼6g、桔梗6g、木香5g、廣藿香5g、陳皮3g、防風6g、太子參5g、炙甘草5g。
服法:同上。
(3)推薦中成藥:持續高熱不退、神昏譫妄,有重癥傾向的,可酌情加用安宮牛黃丸,嬰幼兒每次1/6丸,3~6歲兒童每次1/4丸,7~14歲每次1/3~1/2丸,每日1~2次,溶入5ml溫水中口服或鼻飼。伴腹瀉、嘔吐者,加用藿香正氣口服液(5歲以下按說明書減量服用,5歲以上參照**)或藿香正氣膠囊(軟膠囊、丸)(5歲以上選用)。其他具有疏風、解表、清熱、化濕、解毒功效類的中成藥,可酌情選用。
(4)外治法
小兒推拿療法:開天門50~100次,推坎宮50~100次,揉太陽50~100次,拿風池5次,清肺經100次,推膀胱經每側30遍,推脊50遍。以發熱為主要表現,證屬風熱濕毒證者,加清肺經100次,推三關40次,退六腑120次;證屬風寒濕毒證者,加推三關90次,退六腑30次。
刮痧療法:取前頸、胸部、背部,先涂抹刮痧油,刮拭5~10分鐘,以操作部位發紅出痧為宜。
針刺:咽痛者,取少商穴,局部消毒后三棱針點刺出血;高熱不退者,取耳尖穴或十宣穴,局部消毒后三棱針淺刺放血。
2.2重型、危重型
參照上述重型、危重型方案,在辨證基礎上,突出通腑泄熱解毒、鎮驚開竅及扶助正氣之法,酌情選用安宮牛黃丸、獨參湯等進行加減治療。
地址:中國·山東·濟南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魯)-非經營性-2017-0226
Copyright ? 2002- 山東德圣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
国产老肥老熟女作爱视频_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2018免费_国产超污在线无码观看_成年无码av片双飞在线